Tuesday, August 12, 2014

上海之弄堂篇(五)——田子坊、新天地

在上海,可以看到现代化的新式商厦,也可以找到充满古早味的老房子。弄堂(即小巷的意思),是上海人特有的居住空间,也构成了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和生活型态。

昔日的夏至弄堂里常有乘凉大军摆阵与邻里话家常,小孩们则嬉戏竞逐找乐子,还有卖点心的摊贩拉开嗓门高声叫卖。这种市井风情,是许多在弄堂里长大的上海市民的集体回忆。

如今访客能深入其中、窥其堂奥的弄堂场景,莫过于田子坊和新天地了。当然,这两座弄堂除了保存楼房的硬体建设,其住宅功能已被旅游商业元素所取代。田子坊的部分楼房虽可见着横七竖八晾衣竹竿的衣物,可是旅客如过江之鲫,住客们宁可躲在屋内足不出户了。


田子坊是30年代的弄堂工厂群,现在是创意产业集聚区。这里的弄堂仿若辐射线,每个转角或分岔,都会遇到小清新的创意店铺,服饰、丝绸、纪念品、画廊、咖啡馆等。整个园区不仅富有怀古味,也兼具现代感。于是田子坊成为时下年轻人最火红的休闲潮地,因为这里最能找到独树一帜的创意前卫小品。

供旅人过街穿巷的田子坊

到此一游

穿透时光的门窗

这是一家药店,售卖痴情丸、腐女丸、艳遇神丹、状元丸等,令人莞尔。

每家小店各有千秋
至于新天地,又是另一种弄堂风情了。这里是自1998年经过重新换装,披起石库门弄堂的古裳,撑起一家又一家高档酒吧、咖啡馆、餐厅的门面。

石库门,是联排式里弄住宅的统称,因大门以石为框,高墙厚门,犹如仓库而得名。石库门建于19世纪中叶,结合欧洲联排住宅元素,以及江南三合院的风格,形成上海最普及的住所。

新天地的重建是根据老屋子的结构而定,有者只进行修复与加固工作,更大部分的是,保留外墙和屋顶,进行内部重建,又或者只保留门楼,全部拆除而重建。整个重建过程是整旧如旧,把墙体注射防潮药水,复制怀旧原貌。以前旧房没有排污系统,如今地下管线铺埋了水电、煤气管、互联光纤电缆、污水系统等,石库门活脱成有血有肉的现代人

关于新天地的重建史,可在屋里厢博物馆内窥知一二。屋里厢是一栋还原当年住户原貌的老石库门房子。屋子是两层楼高,楼下有客厅、偏厅、天井、厨房;二楼则是卧房。

通往二楼的楼梯转角处有间朝北小房,称亭子间。由于房间下层是厨房,上层是晒台,冬寒夏热,空间又小,因此租金低廉,30年代的清贫文人如鲁迅、郭沫若、蔡元培、茅盾、巴金、丰子恺都曾租过亭子间,著书立论,因此有了所谓的亭子间文学

门面新颖,是重修后的新天地

入口处的迎宾雕像——福禄寿

新天地壹号,属于弄堂公馆,是重修工程中动工最少的古建筑。

高档消费区的新天地

屋里厢博物馆,下图为亭子间
田子坊的弄堂窄小残旧,艺术小品较为平民化,属年轻人的天地。新天地的步道宽敞新颖、特色餐饮多属高档消费,深受小资和老外喜好。无论如何,到上海一趟,这两个不尽相同的弄堂风貌是不容错过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