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2, 2014

上海之漫步篇(一):徐汇听梧桐语,多伦路寻文艺径

我们抵达上海的首两天,由留学复旦大学的苑妮师姐,教我们用徐行来细品上海味。上海没有秦砖汉瓦的历史建筑,可是19世纪的对外开埠,西方列强用各种风格的建筑楼群宣示地盘。一栋又一栋的老洋房,在徐汇区的法国梧桐庇荫下,看尽百年风霜。

1.7公里长的武康路,是行人和旅人必走的漫步街,这是一条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也许有些名人非我们熟知,但作家巴金以及辛亥革命家黄兴,大概不会陌生,他们的故居就在这路上。

巴金故居的楼房之宽敞如同我们的独立式洋房,花园里驻留的玉兰樱花是巴金亲手栽种。巴金在这里度过半世纪的后半生,沈从文、曹禺、夏衍、法国文豪萨特等人都曾是客堂里的座上客。


一路上蝉鸣唧唧,每经一段枝繁叶茂的行道树,又到了有故事的洋房,若非苑妮师姐带路点名,恐怕白白擦肩而过了。苑妮师姐还说,秋天一地梧桐落叶,市政府是不清扫的,只为让一地秋意迎接路人。

武康路上的法国梧桐,形成一把天然阳伞

谢谢苑妮师姐当地陪,这里是巴金故居

西班牙式花园住宅,曾是上海作家陈丹燕笔下罗密欧爬阳台的场景。

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里的老洋房模型屋。

遇见我们的路,余(瑜)庆(沁)是我们的庐名,取自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位于虹口区的多伦路,文化气韵与曾为法国租界的徐汇区截然不同,属于日本租借地带。这一带曾是30年代文学巨匠的聚集地,鲁迅、郭沫若、瞿秋白、茅盾、叶圣陶等人,不只于此留下生活的足印,许多掷地有声的著作皆由此云涌而出。

多伦路虽被辟为旅游街区,但却人车争道。急躁的车笛声,令人无法安静地追想当时文人写作的心情。古董店的门联,平仄和词性不对;内山书店却不是原店;文学家的铜像雕工粗糙……

幸好拐弯有弄堂,在人烟稀少的巷弄里,寻获一众文学家的脚印!那是文人的星光大道,依据真人尺码留下的足迹。意外的是,鲁迅的尺码只比我大一点点,因为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位巨人,一位走在时代前端的文学巨人。原来鲁迅也是血肉之躯,虽然脚板小,踏出的却是全中国人的一大步。§


多伦路,一条星光熠熠的文人路

非常印象派的文人雕像

文人的星光大道

夕拾钟楼,名字取自鲁迅《朝花夕拾》文集

中国风的教堂——鸿德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