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2, 2014

上海之觅食篇(八)——素食、小笼包、生煎包

我虽茹素,但出门在外,我都不会刻意找素食馆子,因为我总会想到吃素的办法。在上海亦是如此,小鱼在小杨生煎吃生煎包,我就吃粉丝汤;小鱼在上海小南国吃红烧肉,我就吃红烧肉的拌菜豆结;小鱼吃万寿斋的馄钝,我就去隔壁家吃麻辣烫……要在上海吃肉边素,不会太难。

不过,我们倒是光顾了两家素食馆子,都是无心插柳的天意。第一家是武康街的功德林分店,这是上海素食餐厅的鼻祖,总店在南京西路。这是我们漫步武康街的意外收获,刚好苑妮师姐也茹素,我们总算吃上一餐纯素。由于素饺难求,我和苑妮师姐都点了素饺。素饺里头的馅料是雪菜,纤维较粗,很考嚼功。

功德林曾是二十年代名流高僧参加“星三饭会”(每逢星期三吃素)的地点,大家借此畅叙,或听高僧讲经,盛况一时无两。可惜时移事往,我们并没吃出惊喜,有点小失望。

另外一家是小鱼的朋友曾年年介绍去的——枣子树(为“早吃素”之谐音)。店如其名,店面前就是一棵枣子树。这是一家属于中高消费的餐厅,菜色精致,全手工制作。我们点了日式手卷、腐皮卷、排香年糕、锅贴和枣酥,就花了136元。最惊喜的是排香年糕,从荤菜“排骨年糕”脱胎而来,素排骨的面筋里裹着的是酥脆的莲藕条,并非竹签,真是精心之作!


至今我仍回味无穷的首推麻辣烫,食客可在冷藏柜里自选搭配材料,然后交由厨房涮煮,盛入碗内,再自行调加酱料。除了肉类,各种青菜类、根茎类、菇类、豆制品、紫菜、面类都是素食可用。这道起源于四川的特色小吃,其精髓在于汤头,高汤里加了花椒、干辣椒、姜等熬煮,有驱寒祛湿作用,也正合我们嗜辣的热带口味。

武康街的功德林(素饺面和三丝炒面)
值得推荐的枣子树

鲁迅故居附近的麻辣烫

小鱼是小笼包的头号粉丝,到了这个小笼包发源地,每天至少吃上一笼,才有不虚此行之感。我们第一天抵达上海,就冲去豫园的南翔小笼包报到。价格以楼层分高低,既然来了,就吃好的吧,于是上二楼好好坐着吃。小笼包和灌汤包的水平根本不值这个价,这家百年名店,粉碎了小鱼对上海小笼包的美丽憧憬。

带着失落,豫园里的九曲桥、湖心亭人满为患,老街茶楼的门面,看一眼就不想进去被砍菜头。豫园顶着明朝江南园林的光环,被高调打造成著名旅游商业区,专做游客生意。原本豫园是原定行程中的重点,结果一个早上就被我们草草搞定了,只能说这里的氛围不适合我们吧!

小笼包形象大逆转,还是靠新天地的鼎泰丰出马。这家的小笼包确实达到“皮薄、馅大、汁多、味鲜、体小、形美”的至高标准。依次是陆家嘴正大广场美食馆的富春小笼、七浦路的老盛昌和鲁迅故居附近的万寿斋。小鱼觉得,论精致度,上海本土的小笼包还是不及台湾鼎泰丰,而且上海小笼包的皮略嫌不够薄。我则以为,或许这才是上海人心目中的正宗吧!

至于生煎包,也是小鱼的心头好。生煎包的外皮底部是煎得金黄色,上部撒芝麻、香葱,里头包着的是卤汁和肉馅。不必说,小杨生煎位居榜首,无人能敌。

名满天下的南翔馒头店,可惜价高味差,是一次性消费的观光区

(上)万寿斋(中)老盛昌(下)鼎泰丰

小杨生煎的粉丝汤和生煎包
中国黑心食品充斥市场,此行也不确定是否有中招。我们回国一星期后,就爆发上海福喜快餐店在原料中添加过期肉的事件,虽然我们没有在此店消费过,但对于中国的食品安全管制还是有所保留。

无论如何,我们此行几乎每餐都吃得很满意。不管是当地的老字号、商场内的美食部、社区内的家常店、甚或陋巷不起眼的小店,都不会吃坏人的胃口。可想而知,做吃的,要在上海立足,功夫不到家,很快就被淘汰了。

只不过,餐饮业的服务态度欠佳。我们曾在一家老字号馆子,亲眼目睹老板大娘和一位女顾客破口开骂,引起全场注目,当时还有人起哄,幸好没大打出手。还有属于中高消费的上海小南国,侍应生也是不顾礼仪拉开嗓门,跟柜台对喊的。即使我们下榻的四星级别远洋宾馆,早餐馆的侍应生收拾碗盘,也是乒乓哐啷,像是跟碗盘有什么深仇大恨。§

上海小南国的本帮菜

1 comment:

  1. 哈哈,习惯就好. 中国的服务行业这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然"海底捞"怎么会火起来. 在海底捞,每个服务员都有主人翁的精神,每个顾客都觉得自己真的是上帝. 不过话说回来,上海人也就是打打嘴架罢了,你有机会去我老家东北,那可是真的会抄家伙打起来的.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