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8, 2014

放手不等于放任

(刊载于《星洲日报/言路》 [2014年01月08日] )

新学年新学子,陪孩子入学已成了许多家长的开年大事。华裔家庭普遍少子化,无形中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自小便享受丰饶的物资生活、接受多元的智能教育。然而,在建立孩子的纪律和培养其人格方面,家长是否予以同等的关注?

不难发现,许多新生代父母试图挣脱上一辈固守的上行下效、你尊我卑的家庭模式,选择转向一条“民主”之路,放手给孩子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于是不打骂孩子、蹲下来跟孩子讲道理、多赏识少批评,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奉行的教养圭臬。结果体罚孩子,甚至被解读为虐待儿童,指称体罚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可是在公共场所如商场、餐厅、公园、游乐场等,当一些儿童的行为脱序,家长的管教往往起不了作用,年纪大一点的孩子还会顶嘴耍赖。要是时间倒流回上一世纪,说不定这孩子早被“修理”得不敢放肆了。

已故德国社会学家艾力厄斯(Norbert Elias)曾指出,从1939年至1989年,这50年间,社会最大的变迁是,权力从父母手中转移到孩子。笔者认为,此现象甚至蔓延至今未曾减退。

现代小孩自懂事以来,便非常善于行使他的“民主权利”,决定假日去哪裡玩、要吃什么快餐、买什么玩具、穿什么服饰、看什么卡通片、上网玩什么游戏、几点上床睡觉。小孩的嘴皮子更在长期的讨价还价中练就出来。结果家长把自己摆在一个只能跟孩子商量、沟通、建议、劝告的“弱势地位”,不能强迫小孩做他不喜欢的事。

当家长把孩子当朋友来对待,这种平起平坐的关係,非常不利于家长管教孩子。民主并非不好,但民主是赋予那些拥有成熟思考和辨别是非能力的人们,而不是一个连自理能力都尚未掌握好的儿童所能享有的。

学习控制情绪、遵守法纪、尊重他人、待人以礼等,应该是从小学起的品格教育。父母不应在这些重要关口上轻易地向孩子妥协,很多时候坚守原则与树立威严,是有必要的,不能光靠学校老师来教育孩子、导正孩子。父母的天职,不只是将孩子抚养成人,更要成为孩子的监护人、引路人,让孩子以健全的人格立足于世。

放手让孩子勇于尝试各种事物,并不表示放任他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教养的严宽轻重,父母必须拿捏得宜。当孩子的羽翼尚未丰满,切勿下放太多权利,否则覆水难收。好好管教孩子,希望也是天下父母的开年大事之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