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6, 2015

远赴一场视听飨宴

(刊载于《星洲日报/星云版》 [2015年11月6日],写于2015年10月15日)

当年先生追求我时,常以跟我分享音乐剧为由,“骗”我到嫲嫲档聊通宵。先是《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随后是《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绘声绘影讲了好几晚,他仍意犹未尽,甚至许诺以后要带我赴一场经典音乐剧之盛会。我非剧迷,自然不中浪蝶计,只是后来误打误撞嫁给他,这承诺倒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

《歌剧魅影》和《悲惨世界》的各个电影版,我们几乎都遍览过。戏中歌词旋律和故事情节,我虽不能如先生般如数家珍、鉴赏品评,倒也略知一二。先生是在香港和美国留学做研究期间,因多次亲临剧场观赏,而自此沉迷至无可自拔。

不知不觉,当初的允诺届满十周年,今年先生总算给我一个交待,带我到伦敦看剧去。先生老早就网购剧票,在选位上费尽思量,毕竟价位决定了视野。为了让我有不同的体验,先生分别选了《歌剧魅影》那场坐在底楼中前排,台上举动可一览无遗,能够心无旁骛,投入剧情;《悲惨世界》那场则坐在二楼第一排,台前幕后尽收眼底,能够留意换场时的舞台设置。

伦敦西区是剧院重镇,常与美国百老汇相提并论。《歌剧魅影》和《悲惨世界》这两场长演不衰的音乐剧每天至少上演一场,千多席位,场场满员,数十年如一日,实在难以想像观众源之庞大。

剧院建筑即名胜古迹,剧场里雕梁画柱,当台前红幔掀起,交响乐响起,台上演员的举手投足与非凡唱功,把观众带入另一个时空,跟随剧中人物经历有笑有泪的人生如戏。

或许期望过甚,《歌剧魅影》的那场演出,我和先生都有点小失望。即使我是音乐剧的门外汉,但我感觉女主角Christine的唱技稍嫌生硬,与Raol合唱All I ask of you显得扭捏做作。剧中灵魂人物Phantom的表现不过不失,反而是其他配角如剧院女高音Carlotta、剧院老板们的演绎精湛,把人物个性刻划得相当深刻。当然奢华而巧妙的布景还是值回票价,尤其是那盏华丽水晶吊灯从我们头上划空而过的现场感,确实是看一百遍电影也不及在剧院里亲身经历来得真实。

无止境的政治诉求

由雨果原创的《悲惨世界》以沉重的法国革命史为故事背景,名气纵不及《歌剧魅影》,但我们不得不说,这场《悲惨世界》音乐剧,无论从人物诠释、现场音效、换场布景,甚或整个剧场氛围,可谓震慑人心,无懈可击。先生更高度评价这是他有史以来看过最精彩的一场演出,所有演员的演和唱皆很到位。尤其谢幕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呼声不断,表示对演出者至高的肯定与赞赏。

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在正义与罪恶、善良与邪恶、民主与专制、人情与法制之间挣扎求存。 Valjean是剧中最能彰显人性走向光辉一面的经典人物,即使在警员Javert疲劳式地追捕下,仍无阻他向善求上的决心。剧中高潮在碉堡发酵,当一位年轻人挥着蓝白红大旗,高喊革命口号,推翻独裁政权,那股热血澎湃,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革命现场。

讽刺的是,看完此剧的翌日,正是我们前往英国驻马大使馆参加净选盟4.0集会。而剧中革命者讴吟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the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 again!”居然成了每一代人无止境的政治诉求。

令我最感慨的是,这些表演艺术者以演出为志业,他们是如此专业敬业,使全球观众为之风狂,愿意花钱买享受。反观大马,市井小民多身陷民生问题之泥沼,根本没闲钱和条件去思考陶冶性情的意义。

若非先生曾留学国外,若非我嫁了他,恐怕我也是一辈子与音乐剧绝缘。我想,音乐剧最迷人的地方,在于现场演出的立体感,加上音乐与戏剧的高度融合,多重唱的歌词里表达了不同人物的心声,使这类视听型的文艺作品兼具娱乐性与鉴赏性。自此我也终于了解,先生百看不厌,百听不腻的个中原因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