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9, 2016

读者回应——也说求职信

(刊载于《星洲日报/悦读书房》 [2016年3月19日],写于2016年3月15日)
读了沈明信主编的<不只要抢救华文,还要抢救下一代的灵魂>,无奈之余,亦深感我们这一代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最近一位毕业生联系我,表示有意申请翻译兼职,请我引荐,于是我请他寄来履历表,让我过目。结果我收到的是一封没有抬头和署名的电子邮件,只有一句再简短不过的句子:“附上一份履历表。”
履历表里疏漏甚多,不仅个人基本资料不全,就连重要资料例如学术成绩、课外活动和推荐人,竟付之阙如。此外,文中也出现一些常见语病。我捏了一把冷汗,这位中文系毕业生,是否清楚知道他应征的是一项需要高度精准和良好语文能力的文字工作?

我在回函中,很客气地告诉他,即使是电邮,也应该要有抬头和署名,这是互通信函的基本礼仪。我也指出履历表的缺漏,请他作出修正。
往后通函,这位毕业生的信函确实有了头尾,但又是再简单不过的“XX:”、“XX上”。我想,作为学长姐,我们是不是有义务提醒学弟妹,关于书信的提称语(如对长辈用“尊鉴”、晚辈用“如晤”)、祝词(顺颂时祺)、署名敬辞(如对长辈用“敬启”、对平辈用“谨启”)?
我也曾疑惑,当书信从信纸进化到电邮后,怎么这些敬辞和礼貌用语就被网速给刷掉了?然而,英文书信虽不像中文有敬辞上的辈分之别,但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如“It would be appreciated if… ”、“At your convenience… ” 还是常见的。
同时,我又添疑思,大专院校传授学生高处不胜寒的专业知识,那么实用性的社交应对,比如像写信这么简单的技能,学生竟没掌握好,是学校没教好,还是学生没学好?
我真希望我遇上的只是个案。但我一遇上不谙人事的社会新鲜人,还是不忍唠叨几句。虽心很急,但也深知急不来,因为新生代所处的不仅是一个对学习中文不利的大环境,更包括一个讲速成,不论深耕;重个人,不顾他人的网络科技世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