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9, 2014

十年情谊话徐老

(刊载于《南洋商报/商余版》 [20141029,写于20141015

徐持庆先生,是一位最能妆点我学涯门面的老同学。我自认腹无诗才,但仗着曾与徐先生在拉曼大学中文系同窗一年余,加上后来一些私下讨教的机缘,也算沾染了一点诗味。

2002年,我始踏入中华文化这座大殿堂,专心听课狂抄笔记,是我向学的不二法门。冥冥中老天特派徐先生坐我旁边,我殷殷叮咛这位白鬓老伯,要把老师的笔记抄下哦,免得日后温习无据。

Monday, September 22, 2014

学舌记

(刊载于《星洲日报/星云版》 [2014年09月22日] ,写于2014年06月18日)

儿子尚未学会走路,就先会开口说话了。家婆说,小孩话说得早,命比较好,因为一句口令即可权充双脚,让大人带他四处去。

儿子才满一岁,第一个会说的单字是 “要”。这简直是个无往不利的妙字,只要儿子动手一指,动口一叫:“要!”几乎都可顺利达到他的目的。家婆的话,似乎不假。

儿子将平日耳闻的字词,努力地通过声带和舌腔的协调,发出一个又一个有意义的音节,很快就从叠字爸爸妈妈进化到常用单字和语汇。此番跳跃式的语言进展,也许源自于儿子一出生,就被我们乐在其中的独角戏所感染了吧!如今总算轮到他上阵,娱乐我们了。

Tuesday, August 19, 2014

养毛毛虫记

(刊载于《星洲日报/星云版》 [20140820] ,写于20140508

一天在修剪咖喱叶树枝时,发现叶梗上有一条绿得油亮的毛毛虫。我原想好意将之移驾他处,却突萌豢养念头,效尤儿子的幼儿园养昆虫观生态。

于是我轻折叶梗,连虫带叶装进一个透明的塑料盒里。两岁的儿子放学回到家,马上发现这位新住客,时而蹲下仰观,时而踮脚俯视,既好奇又兴奋。

不料翌日,毛毛虫居然上演“逃生”戏码,从空气孔里钻了出来。几经搜寻,才找到毛毛虫的下落,赶紧替换一个“保安森严”的盒子。

Tuesday, August 12, 2014

上海之旅(序)——神州的风华之都

距离上次出国半年后,今年七月初小鱼到上海出差,我也随同小度蜜月。这次没带上博彦,交由外公外婆代顾,这是博彦第一次与我们分开这么久。虽有点小担心,但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学习放手和放心。

去上海,是第二次到中国。十年前,跟小鱼去过北京,从此再没有踏足神州。筹备这趟旅程也有点仓促,出发前一个月才订机票,临行前一周,才草草规划行程。

上海之漫步篇(一):徐汇听梧桐语,多伦路寻文艺径

我们抵达上海的首两天,由留学复旦大学的苑妮师姐,教我们用徐行来细品上海味。上海没有秦砖汉瓦的历史建筑,可是19世纪的对外开埠,西方列强用各种风格的建筑楼群宣示地盘。一栋又一栋的老洋房,在徐汇区的法国梧桐庇荫下,看尽百年风霜。

上海之新文学篇(二)——走近鲁迅

鲁迅,对读中文系的人而言,是个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望又不可即的历史人物。这个名字,已成为旧文学转型为白话文学的鲜明符号。

我从未如此深切感受过,鲁迅也有血肉之躯,跟我们一样需要吃饭睡觉;这趟鲁迅路线,我是如此亲近这位巨人的日常生活。

上海之中西篇(三)——南京步行街、外滩

我们在上海的首两天,下榻的酒店临近南京东路站,之后搬到提篮桥站,可是南京东路站几乎是我们每天必经之地,因为这是一个连接多地的枢纽。

从南京东路站一出站,人潮从未因为不同时段而减少,尤其是步行街上,每当商场的第一盏霓虹灯亮起,人海就从四方涌入,极其壮观。这条曾被俗称为大马路,是上世纪初街道最宽、商店最大的商业中心。

上海之现代城市篇(四)——陆家嘴上立明珠、人民广场观闹市

东方明珠塔,是上海迈向现代化的地标性建筑。大家到上海观光,总不能免俗地与这座塔留影为念。但这是1994年后才有的景象。2007年,明珠塔的高度被环球金融中心超越,而不久前上海中心大厦又刷新了沪上的天际线,成为第一高楼。

上海之弄堂篇(五)——田子坊、新天地

在上海,可以看到现代化的新式商厦,也可以找到充满古早味的老房子。弄堂(即小巷的意思),是上海人特有的居住空间,也构成了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和生活型态。

昔日的夏至弄堂里常有乘凉大军摆阵与邻里话家常,小孩们则嬉戏竞逐找乐子,还有卖点心的摊贩拉开嗓门高声叫卖。这种市井风情,是许多在弄堂里长大的上海市民的集体回忆。

上海之名人故居篇(六)——宋庆龄故居、蔡元培故居、张爱玲故居

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许多中外名人访问或旅居上海,他们的足迹与轶事仍是今人的饭后谈。上海的故事,就由这些数百所的名人故居来演述。

走访故居不是旅行团的观光路线,但绝对是自助游的最佳选择,因为无需导游,也不怕赶场,可以静心品赏故居内的片砖只瓦、遗物旧照、解说讲板,感受大时代中提炼出来的伟人风范。这些名人如毛泽东、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张学良、周恩来、黄兴、鲁迅、巴金、蔡元培等人,其故居都成为上海历史的一部分。

上海之小闲逛篇(七)——购物商场、书店街、服装街

上海是个名副其实的消费城,几乎每个地铁站都被购物商场攻下,商品的价位也根据地段分出高低。购物,是我们旅行最弱的一环。加上我们在苑妮师姐的指导下,使用淘宝网购,货达酒店,因此我们在购物商场内,除了食品,什么也没买。

上海之觅食篇(八)——素食、小笼包、生煎包

我虽茹素,但出门在外,我都不会刻意找素食馆子,因为我总会想到吃素的办法。在上海亦是如此,小鱼在小杨生煎吃生煎包,我就吃粉丝汤;小鱼在上海小南国吃红烧肉,我就吃红烧肉的拌菜豆结;小鱼吃万寿斋的馄钝,我就去隔壁家吃麻辣烫……要在上海吃肉边素,不会太难。

上海之行住篇(九)——地铁、酒店

地铁是每座先进城市必备的交通系统,上海的地铁线共有十几条,密密麻麻的站点和转乘点,叫人眼花缭乱。地铁票三种,一日票(18元)、三日票(45元)和交通卡(加值反复使用)。我们没有选择交通卡,因为考虑到退押金要到特定的站,有点麻烦。因此除了第一天使用磁浮卡赠送的一日票,之后我们就使用三日票。事后发现三日票,对我们这种“慢游行”并没有省很大,因为车资本来就低廉,我们到过最贵的地点也不过4元。当然倒是省下排队买票的时间,尤其有些售票机只收零钱,还要特地去服务台换零钱,日票还是有好处的。

上海之拾遗篇(十)——尾声

十年前读中文系时,对神州有太多向往,中国是一个回不去的故乡,一个关于想象的故都梦。十年前去北京,还是一个黄毛丫头,除了兴奋大概没太多感悟。此行到上海,是重温当年没有读懂的中国近代史,尤其走在现代作家曾经走过的路上,现代文学史的脉络历历浮现。

Tuesday, August 5, 2014

一方乳泉

(刊载于《星洲日报》〈星云版/世界哺乳周系列文章〉 [20140806]

儿子初生时双眼还没睁开,就先用嘴巴含乳吸吮,作为他探寻世界的第一步。由于自己坚持全母乳喂养,长夜的育婴室往往只有我一位新手妈妈孤军作战,其他新生儿都在大快朵颐奶瓶大餐。我孩可是使尽吃奶之力,方得温饱。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是儿子降临人世的第一堂课。

Friday, July 18, 2014

乘着歌声的翅膀

(刊载于《星洲日报/星云版》 [2014年07月18日] )

我怀孕期间,听了无数我记不起曲名的古典音乐,全由我先生精挑细选。其中一首由德国音乐家孟德尔颂作曲的〈乘着歌声的翅膀〉(On Wings of Song),还被指定为睡前音乐。

悠扬婉约的音符,每晚准时登场。隔着肚皮,宝宝在爸爸浑厚的轻打拍子下,播下睡梦的种子。

孕程第七八个月时,宝宝竟回以有节奏性的胎动,令爸爸狂喜跳起,惊呼孩子是音乐天才!结果产检时医生却说,是宝宝打嗝啦!但孩子的爸,执意坚信那是宝宝和他的“亲密对话”。

Tuesday, June 3, 2014

斜塔上观战

安顺补选尘埃落定,行动党未能守土,天兵美女终究不敌道地老马。尽管微差险胜,民意却显示行动党打出的跨越种族、完美包装、宏观议事的亮牌,未足以打动乡镇父老的心。

在选前一周,我们特地驱车前往安顺,探看选情。半年前造访时,安顺的著名地标斜塔,游人稀落;而今一场补选却让斜塔旅人如鲫,闹嚣似市,广场停满了看热闹的轿车、旅巴、重型摩托车等。

Wednesday, April 30, 2014

“上学”的理由

亲爱的小博彦:

转眼你已“上学”四个月了!你的音乐库越加丰富、词汇量愈发庞大、手眼协调益趋灵活、情商指数也相继提升,各方面展示飞跃性的进展,这是妈妈决定送你去“上学”前从未预想过。当初妈妈仅怀揣一个单纯的念头:让你去幼儿园玩玩儿吧!

你首天报到,还差两周才满两岁,全班十位同学,数你最年幼,连口水巾都还没戒。妈妈“陪读”了两天后,你便单枪匹马步入学堂。临别前虽不愿道再见,但一罐子用作数数儿的艳红樱桃,马上淡化了你的分离焦虑。

Tuesday, April 22, 2014

蚊子医生

(刊载于《星洲日报/星云版》 [20140423]

这是紫瑄第N次入院动手术了。这次手术是为了让八岁的她迈进自主排泄的阶段,正式告别数年来“包纸尿片”度日的日子,因为紫瑄自出世就患有先天性的“泄殖腔畸形症”,无法正常排泄。

这次住院四十天,一半的时间紫瑄都在禁食,目的是促进手术伤口的密合。于是打点滴,成了唯一的营养来源。点滴液里含有至少五种抗生素,很容易堵塞,必须及时更换。

Friday, March 28, 2014

换一种心境

(刊载于《星洲日报/星云版》 [2014年03月28日] )

公园里的小朋友们竞相玩溜滑梯,只有一个小男孩在大树下俯首细寻,丝毫不受同伴疯玩的嘈杂声所干扰。半晌他从草堆里捡起一根细长枝条,如获至宝向我奔来:“妈妈,你看!”刚满两岁的儿子,是教会我认识大地上各类叶子、种子、石子、树枝的小老师。

有孩子以后,像是换了一双眼睛,所看所感的世界不一样了。犹想儿子刚出世的大半年内,我才发现成天躺着最能打发无聊的,是看壁虎追飞虫,但可不是要看就有。儿子七八个月大时,趴着映入眼帘的,是忙于搬食的蚂蚁群。及至周岁,儿子在四肢爬行中发现椅脚垫、床轮、壁沿、门槛。儿子一岁半总算走稳了,在菜市场触目所及,皆是粗细长短的人腿和高低错落的摊位椅脚,这时的他最不愿跟我去买菜。

Tuesday, March 25, 2014

谜航从此不归航

 这是个令人心碎的夜晚。已经苦等了超过两周,最坏的心理准备不知不觉也做好了,可是当接获飞机证实罹难的一刻,内心却禁不住巨大悲恸,彻夜难眠。

为何首相纳吉只根据英国民航局提供的卫星数据作出此番判定?先前澳洲搜救队伍发现的漂浮物、货柜架究竟获得证实是MH370吗?首相发言的前一天,为何例常汇报会被取消,只由代交长希沙慕丁发出的一份文告,向大众媒体作出交代?或许在这之前,坠机的消息已获内部证实与认同,只是迟迟不敢公布?

为何安华被判鸡奸罪成后,翌日便传出MH370失踪的消息?为何加影补选结果出炉公正党成功守土,翌日便传出MH370证实坠机的消息。这种巧合,未免太吊诡了。

Tuesday, March 18, 2014

阖家小聚游金马仑高原(一)

这是历经至少十年后,我们全家人上金马仑高原出游。金马仑曾是我们三姐弟年幼时,最常去的远途。爸爸一向不爱开长途车,却能提振精神,在高速大道驰骋两小时,接续在蜿蜒山路兜转两小时,只为带我们到阿姨家玩。而今轮到大弟开车载爸妈,我也带上他们的宝贝金孙,到金马仑重温天伦乐。

阖家小聚游金马仑高原(二)


随后我们前往丹那拉打(Tanah Rata)的Mardi农业公园参观。这座占地42英亩的公园自2003年对外开放,但我们还是头一朝造访,就连表弟和表弟媳也没来过。入园费是大人三令吉。

政府一向给人印象“一流的设备,九流的管理”,但这座公园还算打理得整洁有序,每种植物都设有学名站牌,而且没有太浓重的商业味道,是相当不错的休闲好去处。由于园内皆以研究型种植为主,故品种多,产量小,因此访客可以一次性观赏到各类植物。可惜华人访客少,马来游客居多。

Thursday, January 23, 2014

小博彦两岁了!(一)

亲爱的孩子,你又长大一岁了!爸爸妈妈从你身上,见证了生命长成的奥秘。你一天天长高、一天天会走、一天天多话、一天天进步。一年时间,足以让你迸发各种潜能,为未来漫长人生储备资粮。妈妈汇整了一系列的照片和文字,回顾这一年里你的变化、你的成长、你的进步,作为你的生日礼物。

小博彦两岁了!(二)

16个月—17个月

你终于肯迈开大步,自己的路自己走了!这一天,爸妈可是长盼苦候啊!但你依旧发挥 “小心至上”的本性,步步为营,趋吉避凶,很少走险路自讨苦吃。妈妈却觉得你太胆小怕死,河水冷一点你怕、台阶高一点你怕、地板滑一点你也怕、飞蛾小虫近一点你更怕;但你就不怕沙子玩得满手脏兮兮,更不怕在漆黑密室里四处探索搞到妈妈心慌慌。

去年国庆你一听到国歌就会竖立不动,今年你会挥舞国旗,所到之处总不忘搜出马来西亚国旗的踪影。每次听你惊呼连连,不必问也知道你肯定是又找到国旗了。其实你最早认识的国旗是英国国旗,如今你陆续能辨识加拿大、日本、美国、中国等国旗了。

Wednesday, January 8, 2014

放手不等于放任

(刊载于《星洲日报/言路》 [2014年01月08日] )

新学年新学子,陪孩子入学已成了许多家长的开年大事。华裔家庭普遍少子化,无形中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自小便享受丰饶的物资生活、接受多元的智能教育。然而,在建立孩子的纪律和培养其人格方面,家长是否予以同等的关注?

不难发现,许多新生代父母试图挣脱上一辈固守的上行下效、你尊我卑的家庭模式,选择转向一条“民主”之路,放手给孩子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于是不打骂孩子、蹲下来跟孩子讲道理、多赏识少批评,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奉行的教养圭臬。结果体罚孩子,甚至被解读为虐待儿童,指称体罚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